邮件系统:
用户名: 密码:
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
位置: 首页 》法界资讯 》法治新闻
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

时间:2021-07-05   来源:人民网  责任编辑:敖婷婷

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,我们党就制定了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》以及大量法律法令,创造了“马锡五审判方式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在社会主义革命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,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了“五四宪法”和国家机构组织法、选举法、婚姻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,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制框架体系,确立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。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,我们党提出“有法可依、有法必依、执法必严、违法必究”的方针,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、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,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,并将其纳入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进行研究,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。党的十九大召开后,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,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,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、取得历史性成就,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。在这一伟大进程中,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,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突破、重大创新、重大发展。

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,党领导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,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,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。

科学立法、民主立法、依法立法不断推进

通过数据安全法、海南自由贸易港法、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、新修订的军事设施保护法、关于修改安全生产法的决定、印花税法、反外国制裁法……2021年6月10日,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闭幕,会议通过的法律为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提供法治支撑。

近年来,为适应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、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,立法工作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,呈现覆盖广、数量多、节奏快、要求高的新特点。

设立国家宪法日,建立宪法宣誓制度,实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、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制度、法律解释制度……保证宪法实施的法律制度不断健全;

制定外商投资法,编纂民法典,修改环境保护法,修改食品安全法……法律立改废释工作聚焦重要领域有序开展;

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,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……法治化营商环境有了行政法规的呵护;

适时有效地为疫情防控保驾护航;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立法树规;针对群众身边小事“定规矩”“填空白”……一批“小快灵”的地方立法率先破题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科学立法、民主立法、依法立法不断推进,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,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提供了重要保障。

去年,围绕野生动物保护、土壤污染防治、慈善事业健康发展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等问题,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相关法律执法检查,促进民生社会事业发展,增进人民福祉。与此同时,围绕疫情防控、民法典实施等五个方面,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项审查和集中清理,发现需要修改或废止的规范性文件3372件,以扎实有效的备案审查工作,为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和尊严,促进国家法治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法治政府建设步履坚实

窗口警情自动录入,未成年人案件“一站式”取证、办案全流程记录……近年来,公安部门出台实施多项具体措施,依法履行法定职责,维护人民群众利益,执法规范化建设按下“快进键”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法治政府建设步履坚实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,行政执法“三项制度”全面推行得到全面加强,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,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;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有力彰显;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。

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,当地梳理推出了“自然人、法人全生命周期树”,即:以生命树的形式梳理自然人从出生到身故4个阶段36个主题、59个事件、200个事项,梳理法人从设立到注销3个阶段26个主题、68个事件、489个事项,对每个事项的办理地点以及所需材料等信息通过逻辑匹配、资源整合,实现办事流程“再简化”。

近年来,“放管服”改革不断深化,各类行政审批大幅压缩,中央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压减90%,非行政许可审批退出历史舞台,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施。

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“放管服”改革带来的便利和实惠。改善营商环境、“筑巢引凤”,已经成为地区之间竞相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行动。

深入32个市州、68个县区,走访、暗访各类一线执法服务部门、企业419家;与领导干部、执法办案人员谈话589人次,访谈律师、民营企业家、群众1073人次……去年11月,中央依法治国办会同24个部门组成督察组分赴8省份开展第四次法治督察,对有关地方的法治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“体检”。下沉一线、真督实察;以督促改、以督抓落实。2018年中央依法治国办成立以来,以法治督察为有力抓手,有力推动了各地方各部门不断加快法治建设的步伐。

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

法治,捍卫国家长治久安。

过去一年,司法机关依法快审快结涉疫犯罪案件5474件;帮扶3.6万家企业复工复产……从严惩各类犯罪到服务高质量发展,司法机关通过办理一个个案件,维护社会秩序、守护万家安宁,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公平正义。

“这些年来,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安全越来越有保障,离不开司法机关的努力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党总支书记谭泽勇说。

面对新形势,司法机关勇于创新、积极作为,努力实现有效惩治犯罪、强化人权司法保障、提升诉讼效率、化解社会矛盾。检察机关深入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,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,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,细化审理程序,保障诉讼权利。全国法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,2020年受理诉讼案件数量出现2004年以来的首次下降。特别是受理的民事案件以年均10%的速度增长15年后首次下降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司法机关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”,扭住司法责任制“牛鼻子”,将优质司法资源充实办案一线。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提高司法能力和公信力,制约司法能力、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、体制性问题逐步得到解决。

全社会法治意识明显提升

近日,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。“全民普法和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,我国普法工作开展30多年来,在提高全民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、培育全社会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”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鲜铁可说。

建立健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,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,执行“谁执法谁普法”的普法责任制,提出法治乡村建设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等新任务……过去5年,全民普法工作取得新成效,全社会法治意识明显提升。

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,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。为打通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许多地方充分发挥律师参与基层治理的作用。目前,全国有近20万名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村居法律顾问,为当地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。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、热线平台全面建成并不断完善,省市县乡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达4.1万余个。

2020年,一项全国性的调查分析报告显示: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,选择“通过法律渠道解决”的居第一位,比2016年提升3.7个百分点;选择“托关系、找熟人”的比例明显下降。这表明全面依法治国迈出坚实步伐,人们的法治观念、法律意识不断提高,“遇事讲法、遇事找法”逐步成为社会普遍共识。

本期统筹:黄庆畅  徐  隽

版式设计:汪哲平

数据来源: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、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国家统计局

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1年07月05日 10 版)


全文
搜索

关注
微信

关注官方微信

关注
微博

关注官方微博

网络
信箱